日韩欧美日韩在线/午夜黄色av/免费日韩在线观看/国产春色

我們不是特訓學校。我們把心理學和教育學相結合,沒有高壓和體罰,轉化效果顯著。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知識園地 > 教育專題 > 奢侈浪費

孩子奢侈浪費原因、危害及對策

孩子奢侈浪費原因、危害及對策

目前,孩子奢侈浪費的現象日益嚴重。有的人穿衣服總要穿名牌且喜歡互相攀比;有的人喜歡漂亮、高檔的文具盒,常常是原來的文具盒還好好的就被丟棄了;有的人早點買多了吃不下便隨手扔進垃圾桶內;有的人過生日邀請同學聚會;甚至有的人作業花錢請人代做……這些學生只知花父母的錢,完全不知父母的辛勞。這種種現象所形成的暗流,正悄悄地改變著孩子們的價值觀、人生觀和道德觀。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到深深的憂慮。

一、 追溯原因

為什么會在孩子中掀起這股競奢侈、比闊綽的波瀾呢?究其原因,大概有以下四點。

1、新舊體制轉換時期,社會上追求高檔次消費熱形成的攀比風,吹進了校園,產生了誤導。改革開放以來,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但也出現了不切實際、不合時宜的超前消費風,給思想品德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學生造成負面影響。青少年學生富于幻想,不滿現狀,這時,如果缺乏正確的、有力的思想引導,便會片面地比吃、比喝、比穿、比玩、比派頭,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。

2、學校在德育工作中,對學生道德規范方面的教育存在弊端。目前,學校德育成人化的說教太多,而聯系社會實際,切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育太少,特別是在道德規范方面缺乏生動形象的具體指導。這也是學生奢侈浪費成風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3、家庭教育的失誤。現在的孩子都是獨身子女,是六個人圍著轉的“小太陽”、“小皇帝”。作為老一輩,他們希望孩子再也不要受他們小時候那樣的苦,而作為新一代的父母,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,他們希望孩子各方面都能出類拔萃。他們花在子女身上的吃、穿、玩費用越來越多,幾乎是有求必應。特別是有些經商的父母,還慫恿孩子花錢,崇尚“今日能花錢,將來才能掙大錢”。一些非富裕家庭的孩子,在這種風氣的誘惑下,花起父母的錢,一點也不覺得心疼。

4、學生的自控力差、虛榮性強。當周圍的孩子吃零食或買一些漂亮的玩具等物品時,一次、兩次還可以控制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周圍人群范圍的擴大,他就會忍不住也想踏入這個圈內,最后成為經常向父母提要求的“小賴皮”。

二、 不利影響

在經濟社會的今天,學生的這種奢侈浪費至少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利影響:

1、分散精力,影響孩子的學習;

2、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;

3、養成并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及奢侈浪費的生活習慣;

4、孩子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走進誤區,發展下去將容易導致違法犯罪行為。

因此,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奢侈浪費現象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任其自然,更不能盲目遷就,助其發展,而應該加強對孩子進行健康的審美教育,正確引導,幫助他們克服不良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,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。

三、正確引導

1、提高審美情趣,端正消費行為。孩子對美的認識往往受父母的影響,甚至將父母的穿著打扮作為效仿的對象。如果媽媽說:“女兒穿這件紅色衣服真漂亮!”那么孩子就認為穿這件衣服很美,天天穿著不肯換。孩子追求名牌效應的心理,除受社會上高消費的影響外,也與有些家長自身的審美觀、消費觀有關。他們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,給孩子買高檔衣服,甚至買金項鏈、金手鐲,這是應該的,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、地位或富有,滿足自己的虛榮心。有的父母寧愿自己省吃儉用,也要讓孩子在別的孩子面前“不掉價”。殊不知,這些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是一種誤導。如果父母的審美情趣低下,以新奇時髦、穿金戴銀、穿名牌服飾為美,那么孩子當然就會無師自通,上行下效了。

2、強化正面教育,發揮榜樣作用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。教師可以經常利用領袖人物、知名人士勤儉節約的故事來感化學生。如給學生講一代偉人毛澤東,當了國家主席,還保持艱苦樸素、勤儉節約的勞動人民本色的故事:以我們的父輩,為了使全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,堅持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經歷來教育學生;還可以講一些有作為的企業家,如美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,坐普通火車到各地檢查工作,對兒女的零花錢給予限制的故事。

3、舉辦有益活動,引導正確消費。在學生中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,引導他們勤儉節約。如可以在學校或班級設立“紅領巾小銀行”,有意識引導學生將零花錢和壓歲錢存到銀行里。學校開展獻愛心義賣活動,幫助身邊生活貧困的學生,指導學生做有意義的事。當然,教師平時更應率先垂范,平時穿著樸素大方,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,使學生學有目標,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。

4、挖掘學生優點,啟發自我教育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,教師應善于認真、細心捕捉學生的閃光思想和行為,啟發自我教育。利用班隊會課、思品課,緊密結合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,幫助學生認識道理、辨別是非。這樣,運用學生中的典型事例,通過從學生中來,再回到學生中去的自我教育過程,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,提高自己。

5、利用課外活動,開拓學生視野。如組織學生走出課堂,到工廠、農村去走訪、參觀;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和春游、秋游等活動,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祖國、熱愛家鄉、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,把他們從狹隘的追求消費圈里引向美好而廣闊的天地,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。同時使學生懂得我國雖地大物博,但人口眾多,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經濟相對落后,還需要我們發揚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,建設祖國美好的未來。

6、健全規章制度,制約不當行為。《小學生守則》及《小學生行為規范》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,起著制約規范的作用。學校應當重視這方面的規定,在班級中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,對于個別嚴重濫花錢、亂消費、用錢不節制、屢教不改的學生,要求在一定的范圍內做檢查,用集體的力量來控制他們的亂消費行為。同時大力宣傳、表彰艱苦樸素、勤儉節約的人和事,使這些偏離軌道行事的學生自覺接受校規的約束。

7、密切三方聯系,健全教育。要通過各種渠道、方法,呼吁全社會關心下一代。要注重辦好家長學校。家長學校的課程與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。要建立家校互訪制度,定期召開家長會,定期進行家訪,保持家校聯系。定期交流思想品德教育的經驗,從而取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持,形成學校、家庭、社會“立體”教育,營造一個培養兒童和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社會氛圍。

 

在線咨詢

QQ在線客服

電話咨詢


二維碼掃一掃